孔雀魚懷孕了嗎?孔雀魚繁殖技巧指南!|角落水族

孔雀魚繁殖指南封面

孔雀魚是剛入坑水族的玩家幾乎都養過的魚種,飼養好上手外,最有趣的就是 孔雀魚繁殖 過程,能有滿滿的成就感,也能享受爆缸的愉悅…如何分辨母魚懷孕?產房怎麼挑選?孔雀魚寶寶如何照顧?

角落水族接下來就將繁殖孔雀魚小技巧分享給新手玩家!

內容大綱:

.繁殖前必知的兩件事!

.產房及待產注意事項

.孔雀魚寶寶照護

本文開始前先加入角落官方line
領贈品、最新專業知識文章不錯過!

點我加入

如何判斷懷孕? 孔雀魚繁殖 前必知的兩件事

1. 如何分別公母?

 繁殖孔雀魚寶寶的第一步,當然就是將公、母孔雀魚放在一起囉!但是公、母魚該怎麼分辨?其實透過外型就能簡單分辨囉:

.公孔雀魚:身形小;全身色彩鮮豔、體色漂亮且有豔麗的尾鰭。

.母孔雀魚:身形大;體色較單一,通常只有尾鰭和背鰭有較鮮艷的顏色。

孔雀魚繁殖指南–辨別公母

2. 如何判斷孔雀魚懷孕了?

懷孕孔雀魚外觀特徵

孔雀魚到水族館販售前,在繁殖場幾乎都是公母混養,所以從水族館買來的母魚,有很高機率都有交配過,甚至肚子的魚寶寶已經在發育中了,所以如果發現買來母魚突然生了很多寶寶,也不用太驚訝喔!

懷孕的孔雀魚通常有下列特徵:

腹部末端顏色逐漸轉深,代表卵正逐漸發育。

腹部肚子越來越大,由圓形變成方形,代表魚寶寶正在成長中。

洩殖孔有小小突出(這裡是母於排便,也是生出魚寶寶的地方喔!)

孔雀魚繁殖 準備:產房 & 待產注意事項

為什麼要準備產房?

1. 減少干擾

準備產房可以減少外界和其他魚隻的干擾,讓母魚能夠安心分娩。其他公魚、混養魚隻的干擾,很有可能讓孔雀魚因緊張難產而死亡。

2. 保護孔雀魚寶寶

剛出生的孔雀魚非常虛弱,有時會沉在底部,獲得足夠休息後才會開始游動。

如果讓幼魚出生在魚缸,情況就會像在草原上剛出生的羚羊寶寶,沒有在馬上起來行走,就會被捕食,因此產房是魚寶寶出生、休息的最佳場所,大幅提升存活率。

孔雀魚產房如何準備?

孔雀魚產房挑選

省錢版|塑膠容器

使用塑膠容器,裝入原本缸內的水,放入氣泡石打氣並加入一些水草,直接讓母魚生在容器中就可以囉!

.優點:水流佳、空間較大、不占用魚缸內空間

缺點:佔據魚缸外空間、需額外使用打氣作為氣動

升級版|隔離飼育盒

一般的隔離飼育盒可以用吸盤置於缸內,內部有上下分隔,仔魚出生後會掉進下方空間。

優點:便宜、方便

缺點:占用魚缸內空間、水流狀況差

進階版|外置氣動隔離飼育盒

架在魚缸旁,並接上風管利用氣動產生水流,使隔離飼育盒中的水是活水;也有上下分隔,仔魚出生後會掉進下方空間。

優點:水流佳、空間較大、不占用魚缸內空間

缺點:佔據魚缸外空間、需額外使用打氣作為氣動

孔雀魚寶寶出生後怎麼照顧?

幼魚出生後,就是用心照顧的開始,魚寶寶的餵養過程中要注意:水質、氧氣以及餵食量。

1. 水溫、水質不要變化過大

切記不要大量換水,造成溫度、水質過度震盪,否則小於可能會出現夾尾現象並拒食。

2. 氧氣量要足夠

要注意水流情況與溶氧量。小魚一樣需要打氣,隔離盒過度擁擠會造成缺氧,建議可以另設新缸養餵養( 魚缸無限繁殖的開始,笑)

3. 精準掌握餵食量

建議餵食無節幼蟲,適口性佳且營養成分高!是很棒的主食選擇,也可餵食幼魚專用粉末飼料。用一般魚飼料揉碎的效果不一定好。餵食的同時也要精準掌握餵食量,避免水質敗壞,造成幼魚整批死亡。

這些繁殖照顧技巧也適用於如:茶壺、球魚、天鵝等等卵胎生魚。掌握照顧小技巧,孔雀魚繁殖會輕鬆很多。幼魚出生後獲得良好照顧,約 1 個月後就能和其他魚隻一起生活囉!

【延伸閱讀】燈魚繁殖要注意什麼? 燈魚飼養大全

【延伸閱讀】赤蟲、豐年蝦、無節幼蟲?從魚蝦特性挑選適合的冷凍飼料

【延伸閱讀】魚吃什麼才健康還能變鮮豔?淺談魚類增豔與營養

如果有餵食方面的問題,歡迎直接私訊角落水族粉絲團,將有專人為你服務!

NT$49NT$3,000

日常整理 / 造景工具

水族撈網

NT$17

清潔換水、補水工具

多用途吸水器(黑)

NT$6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