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吃什麼才健康還能變鮮豔?淺談魚類增豔與營養

綠蓮燈
在野生的環境下魚類的食物來源相當多元,文獻中指出常見的有:
浮游生物、藻類、昆蟲、水草、軟體動物、甲殼類、魚、植物(種子/果實)…等等。
依照每種魚主要的食物分為肉食、草食跟雜食性。
  • 肉食性:

龍魚、魟魚、恐龍魚、雷龍魚、淡水河豚…等等。

  • 草食性:

草食性異形、草食性慈鯛、雀鯛、刺尾鯛等等。

  • 雜食性:
孔雀魚、燈魚、鼠魚、斑馬魚、七彩、神仙等等大多數觀賞魚都是。
觀賞魚飼養的目標是健康長大到自然老化跟食用魚追求換肉率利於販售的飼養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觀賞魚的多元化飲食相當重要。
挑選魚飼料時,粗蛋白含量高在選擇上常常認為是第一考慮,但粗蛋白並不是"越高越好"
因為:
  • 粗蛋白總含量不代表飼料內的"每種原料含量"
  • 吃入太多蛋白質容易使魚"過度肥胖"、"消化不良",甚至代謝異常
  • 粗蛋白含量過高也讓飼料容易影響水質
而根據研究顯示常見觀賞魚對粗蛋白的需求量,在30 ~ 5*%上下
所以當我們再挑選時,除了注意粗蛋白含量以外,還需要注意粗蛋白的來源
乾飼料中"蛋白質來源"常見原料:
  • 魚粉-魚最好的食物營養來源
  • 大豆粉-取代魚粉的替代原料
  • 蝦粉-"增色效果為主,較少大量添加作為蛋白質來源
  • 烏賊粉-增加"嗜口性為主,添加量少
這當中需要注意的是大豆粉
在魚粉成本逐漸提高下,開始出現魚粉替代原料的研究,內容都以多少比例取代魚粉,可以達到跟魚粉一樣的成長效果為主軸,而這之中最常見的替代原料就是"大豆粉"
因為大豆本身蛋白質較高特性,因此被廣泛使用,但它卻"缺少很多魚類所需營養",也有一些可能產生營養負擔的物質,相當多研究顯示飼料中添加過多的大豆粉會影響魚的成長及健康。
在市售飼料大部分都沒有標示各項原料比例或粗蛋白來源比例的狀況下,再挑選飼料時就更不能只注意粗蛋白含量了,而是要注意成分內容物的種類,價位是否符合營養標示,例如:超高的粗蛋白含量,售價卻相當低廉,這時就要注意它的品質或內容物了。
而飼料中常常提到"增豔"則是,大部分是透過添加各式類胡蘿蔔素或能轉化成類胡蘿蔔素的相關原料,因為大部分的魚無法自行合成類胡蘿蔔素,所以大部分需要透過食物攝取轉換,才能讓魚的肌肉或皮膚更鮮豔。
常見飼料以類胡蘿蔔素或相關的添加原料有
  • 人工蝦紅素
  • 藻紅素
  • 螺旋藻粉
  • 蝦殼粉
  • 南極蝦粉
目前大部分的研究結果,這些原料大部分都是以"增加紅色"部分最為顯著,對其它顏色也會有部分的增加,而適當的類胡蘿蔔素補充除了增加色澤以外,許多研究也顯示能幫助魚的"免疫及成長"
而因為類胡蘿蔔素是"脂溶性"的,所以在魚吸收或轉化的過程中都需要透過"脂質的幫忙",所以飼料中所含的脂肪品質也是非常重要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